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[设计模式]<<设计模式之禅>>关于迪米特法则
阅读量:609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0

本文共 780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6 分钟。

迪米特法则(Law of Demeter,LoD)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(Least KnowledgePrinciple,LKP),虽然名字不同,但描述的是同一个规则: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。通俗地讲,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,你(被耦合或调用的类)的内部是如何复杂都和我没关系,那是你的事情,我就知道你提供的这么多public方法,我就调用这么多,其他的我一概不关心。

迪米特法则对类的低耦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,其包含以下4层含义.

1.只和朋友交流

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英文解释是:Only talk to your immediate friends(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。)什么叫做直接的朋友呢?每个对象都必然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,两个对象之间的耦合就成为朋友关系,这种关系的类型有很多,例如组合、聚合、依赖等。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如何才能做到只与直接的朋友交流。

下面是老师让体育委员确认全班女生人数的例子:

Teacher类的commond方法负责发送命令给体育会员,命令他清点女生,其实现过程如代码如下所示:

public class Teacher {        //老师对学生发布命令,清一下女生    public void commond(GroupLeader groupLeader){        List
listGirls = new ArrayList(); //初始化女生 for(int i=0;i<20;i++){ listGirls.add(new Girl()); } //告诉体育委员开始执行清查任务 groupLeader.countGirls(listGirls); }}

老师只有一个方法commond,先定义出所有的女生,然后发布命令给体育委员,去清点一下女生的数量。体育委员GroupLeader的实现过程如代码清单如下所示:

体育委员实现类:

public class GroupLeader {        //有清查女生的工作    public void countGirls(List
listGirls){ System.out.println("女生数量是:"+listGirls.size()); }}

老师类和体育委员类都对女生类产生依赖,而且女生类不需要执行任何动作,因此定义一个空类,其实现过程如代码如下所示:

public class Girl {}

故事中的三个角色都已经有了,再定义一个场景类来描述这个故事,其实现过程如代码如下所示:

public class Client {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Teacher teacher= new Teacher();                //老师发布命令        teacher.commond(new GroupLeader());    }    }

运行结果:

女生数量是:20

体育委员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女生进行了清点,并得出了数量。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这个程序有什么问题,首先确定Teacher类有几个朋友类,它仅有一个朋友类——GroupLeader。

为什么Girl不是朋友类呢?Teacher也对它产生了依赖关系呀!朋友类的定义是这样的:出现在成员变量、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中的类称为成员朋友类,而出现在方法体内部的类不属于朋友类,而Girl这个类就是出现在commond方法体内,因此不属于Teacher类的朋友类。迪米特法则告诉我们一个类只和朋友类交流,但是我们刚刚定义的commond方法却与Girl类有了交流,声明了一个List<Girls>动态数组,也就是与一个陌生的类Girl有了交流,这样就破坏了Teacher的健壮性。方法是类的一个行为,类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与其他类产生依赖关系,这是不允许的,严重违反了迪米特法则。

问题已经发现,我们修改一下程序,将类图稍作修改,如下图:

在类图中去掉Teacher对Girl类的依赖关系,修改后的Teacher类如代码如下所示:

public class Teacher {        //老师对学生发布命令,清一下女生    public void commond(GroupLeader groupLeader){        //告诉体育委员开始执行清查任务        groupLeader.countGirls();    }}

体育委员类:

public class GroupLeader {    private List
listGirls; //传递全班的女生进来 public GroupLeader(List
_listGirls){ this.listGirls = _listGirls; } //有清查女生的工作 public void countGirls(){ System.out.println("女生数量是:"+this.listGirls.size()); }}

在GroupLeader类中定义了一个构造函数,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了依赖关系。同时,对场景类也进行了一些修改,如代码如下所示:

1 public class Client { 2  3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4         //产生一个女生群体 5         List
listGirls = new ArrayList
(); 6 //初始化女生 7 for(int i=0;i<20;i++){ 8 listGirls.add(new Girl()); 9 }10 11 Teacher teacher= new Teacher();12 13 //老师发布命令14 teacher.commond(new GroupLeader(listGirls));15 }16 17 }

对程序进行了简单的修改,把Teacher中对List<Girl>的初始化移动到了场景类中,同时在GroupLeader中增加了对Girl的注入,避开了Teacher类对陌生类Girl的访问,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,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。

注意 一个类只和朋友交流,不与陌生类交流,不要出现getA().getB().getC().getD()这种情况(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允许出现这种访问,即每一个点号后面的返回类型都相同),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类间的,而不是方法间,因此一个方法尽量不引入一个类中不存在的对象,当然,JDK API提供的类除外。

2. 朋友间也是有距离的

人和人之间是有距离的,太远关系逐渐疏远,最终形同陌路;太近就相互刺伤。对朋友关系描述最贴切的故事就是:两只刺猬取暖,太远取不到暖,太近刺伤了对方,必须保持一

个既能取暖又不刺伤对方的距离。迪米特法则就是对这个距离进行描述,即使是朋友类之间也不能无话不说,无所不知。

我们在安装软件的时候,经常会有一个导向动作,第一步是确认是否安装,第二步确认License,再然后选择安装目录……这是一个典型的顺序执行动作,具体到程序中就是:调用
一个或多个类,先执行第一个方法,然后是第二个方法,根据返回结果再来看是否可以调用第三个方法,或者第四个方法,等等,其类图如下所示:

 

很简单的类图,实现软件安装的过程,其中first方法定义第一步做什么,second方法定义第二步做什么,third方法定义第三步做什么,其实现过程如代码清单如下所示:

1 public class Wizard { 2     private Random rand = new Random(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); 3     //第一步 4     public int first(){ 5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第一个方法..."); 6         return rand.nextInt(100); 7     } 8      9     //第二步10     public int second(){11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第二个方法...");12         return rand.nextInt(100);13     }14     15     //第三个方法16     public int third(){17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第三个方法...");18         return rand.nextInt(100);19     }20     21     22 }

 

 在Wizard类中分别定义了三个步骤方法,每个步骤中都有相关的业务逻辑完成指定的任务,我们使用一个随机函数来代替业务执行的返回值。软件安装InstallSoftware类如代码清单

 如下所示:

1 public class InstallSoftware { 2      3     public void installWizard(Wizard wizard){ 4         int first = wizard.first();   5         //根据first返回的结果,看是否需要执行second 6         if(first>50){ 7             int second = wizard.second(); 8             if(second>50){ 9                 int third = wizard.third();10                 if(third >50){11                     wizard.first();12                 }13             }14         }15         16     }17 }

 

根据每个方法执行的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下一个方法,模拟人工的选择操作。场景类如代码清单如下所示:

场景类:

public class Client {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       InstallSoftware invoker = new InstallSoftware();        invoker.installWizard(new Wizard());    }}

 

以上程序很简单,运行结果和随机数有关,每次的执行结果都不相同,需要读者自己运行并查看结果。程序虽然简单,但是隐藏的问题可不简单,思考一下程序有什么问题。

Wizard类把太多的方法暴露给InstallSoftware类,两者的朋友关系太亲密了,耦合关系变得异常牢固。如果要将Wizard类中的first方法返回值的类型由int改为boolean,就需要修改InstallSoftware类,从而把修改变更的风险扩散开了。因此,这样的耦合是极度不合适的,我们需要对设计进行重构,重构后的类图如下图所示:

 

在Wizard类中增加一个installWizard方法,对安装过程进行封装,同时把原有的三个public方法修改为private方法,如代码清单如下所示:

修改后的导向类实现过程

1 public class Wizard { 2     private Random rand = new Random(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); 3     //第一步 4     private int first(){ 5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第一个方法..."); 6         return rand.nextInt(100); 7     } 8      9     //第二步10     private int second(){11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第二个方法...");12         return rand.nextInt(100);13     }14     15     //第三个方法16     private int third(){17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执行第三个方法...");18         return rand.nextInt(100);19     }20     21     //软件安装过程    22     public void installWizard(){        23         int first = this.first();  24         //根据first返回的结果,看是否需要执行second25         if(first>50){26             int second = this.second();27             if(second>50){28                 int third = this.third();29                 if(third >50){30                     this.first();31                 }32             }33         }34         35     }36 }

 

将三个步骤的访问权限修改为private,同时把InstallSoftware中的方法installWizad移动到Wizard方法中。通过这样的重构后,Wizard类就只对外公布了一个public方法,即使要修改first方法的返回值,影响的也仅仅只是Wizard本身,其他类不受影响,这显示了类的高内聚特性。

对InstallSoftware类进行少量的修改,如代码清单如下所示:

public class InstallSoftware {        public void installWizard(Wizard wizard){        //不废话,直接调用        wizard.installWizard();    }    void abc(){            }}

场景类Client没有任何改变,如代码清单5-10所示。通过进行重构,类间的耦合关系变弱了,结构也清晰了,变更引起的风险也变小了。

一个类公开的public属性或方法越多,修改时涉及的面也就越大,变更引起的风险扩散也就越大。

因此,为了保持朋友类间的距离,在设计时需要反复衡量:是否还可以再减少public方法和属性,是否可以修改为private、package-private(包类型,在类、方法、变量前

不加访问权限,则默认为包类型)、protected等访问权限,是否可以加上final关键字等。

注意 迪米特法则要求类“羞涩”一点,尽量不要对外公布太多的public方法和非静态的public变量,尽量内敛,多使用private、package-private、protected等访问权限。

3. 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

 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方法:放在本类中也可以,放在其他类中也没有错,那怎么去衡量呢?你可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:如果一个方法放在本类中,既不增加类间关

系,也对本类不产生负面影响,那就放置在本类中。

4. 谨慎使用Serializable

 

在实际应用中,这个问题是很少出现的,即使出现也会立即被发现并得到解决。是怎么回事呢?举个例子来说,在一个项目中使用RMI(Remote Method Invocation,远程方法调

用)方式传递一个VO(Value Object,值对象),这个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(仅仅是一个标志性接口,不需要实现具体的方法),也就是把需要网络传输的对象进行序列化,否则就会出现NotSerializableException异常。突然有一天,客户端的VO修改了一个属性的访问权限,从private变更为public,访问权限扩大了,如果服务器上没有做出相应的变更,就会报序列化失败,就这么简单。但是这个问题的产生应该属于项目管理范畴,一个类或接口在客户端已经变更了,而服务器端却没有同步更新,难道不是项目管理的失职吗?

 

 

 最佳实践 

迪米特法则的核心观念就是类间解耦,弱耦合,只有弱耦合了以后,类的复用率才可以提高。其要求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中转或跳转类,导致系统的复杂性提高,同时也为维

护带来了难度。读者在采用迪米特法则时需要反复权衡,既做到让结构清晰,又做到高内聚低耦合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理论:“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最多只隔着6个人,即只通过6个人就可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”,这就是著名的“六度分隔理论”。如果将这个理论
应用到我们的项目中,也就是说,我和我要调用的类之间最多有6次传递。呵呵,这只能让大家当个乐子来看,在实际应用中,如果一个类跳转两次以上才能访问到另一个类,就需要
想办法进行重构了,为什么是两次以上呢?因为一个系统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标准或是原则就能够决定的,有非常多的外在因素决定,跳转次数越多,系统越复杂,维护就越困难,所
以只要跳转不超过两次都是可以忍受的,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迪米特法则要求类间解耦,但解耦是有限度的,除非是计算机的最小单元——二进制的0和1。那才是完全解耦,在实际的项目中,需要适度地考虑这个原则,别为了套用原则而做
项目。原则只是供参考,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,项目也未必会失败,这就需要大家在采用原则时反复度量,不遵循是不对的,严格执行就是“过犹不及”。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DreamDrive/p/4684758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与众不同 windows phone (44) - 8.0 位置和地图
查看>>
Visual Studio Code 使用 ESLint 增强代码风格检查
查看>>
iOS设备中的推送(二):证书
查看>>
敏捷 - #3 原则:经常提供工作软件 ( #3 Agile - Principle)
查看>>
数据结构与算法:二分查找
查看>>
使用思科模拟器Packet Tracer与GNS3配置IPv6隧道
查看>>
iOS开发-NSPredicate
查看>>
Exchange Server 2003 SP2 数据存储大小限制修改
查看>>
expr命令用法-实例讲解
查看>>
酷派8705救砖
查看>>
iOS10里的通知与推送
查看>>
# C 语言编写二进制/十六进制编辑器
查看>>
EMS SQL Management Studio for MySQL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做母亲不容易
查看>>
详细的文档(吐槽)
查看>>
DEVEXPRESS 随记
查看>>
Ember.js 入门指南——{{action}} 助手
查看>>
VMware下安装QT Creator
查看>>
Linux时间同步设置
查看>>